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

孝道

參考:http://big5.jiexieyin.org/show.aspx?id=2448&cid=94

《孝經》曰: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;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夫孝始於事親,中於事君,終於立身」其中的道理不難理解,就是在教我們如何盡孝道。

然佛門裡,剃髮、燃頂、點戒疤等之動機,是建立在修行了道,以明心見性,自度度人,自利利他的立場為出發點,充滿大公無私之境界,展現大慈大悲、大雄大力、大喜大捨的崇高精神,乃為孝的極至表現。

世人每以為佛教,「割愛辭親,出家修行。」不畜妻子,不盡人道,不養父母,實在不孝。殊不知佛教,是十分重視孝道的宗教,其孝道思想,孝順行為,又遠非孔孟所及。雖然,佛教無專論孝道的經典,但其孝道思想,廣見於諸經。

忍辱經中佛言:「善之極,莫大於孝,惡之極,莫大於不孝。」
佛說孝子經言:「子之養親,甘露百味以恣其口,天樂眾音以娛其耳,名衣上服光耀其身,猶未為孝。必須令雙親去惡行善,敬信三寶,奉持五戒,仁惻不殺,清讓不盜,貞潔不婬,守信不欺,孝順不醉,方名為孝。」
古德蓮池大師言:「人子於父母,服勞奉養,以安之,孝也;立身行道以顯之,大孝也;以念佛法門,俾得生淨土,大孝之大孝也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取自:http://big5.xuefo.net/show1_31310.htm

晉朝桓玄征伐殷仲堪,行軍經過廬山,要遠公出虎溪一見,遠公稱疾不堪以行,絕不破例出虎溪去見賓客,桓玄只得自己入山。
起初桓玄傲氣十足,不肯向遠公敬禮,哪知一見遠公的嚴肅神韻,不覺自然而然地致敬起來。桓玄問:「不敢毀傷,何以剪削? 」遠公答云:「立身行道。」桓玄稱善。
桓玄的問難基於《孝經》中:「身體膚發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」。以此經文非難慧遠「剪削」(剃髮)為僧的行為,置對手與「不孝」的地位。遠公「立身行道」的答語,也出自《孝經》,言簡意深,令桓玄十分佩服。
桓玄下山後對左右隨從說:像遠公這樣的人,實是我生平所未見過的,的確是個高僧大德!

註:殷仲堪,東進人,出身士族,善清談。曾任荊州刺史,鎮守江陵,後為恒玄所殺。
        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306051801361 殷仲堪生平事蹟

龍樹菩薩

取自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/%E9%BE%8D%E6%A8%B9 維基百科
參考:http://www.siddham.org/yuan3/lungshu/lungshu1.html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e-fss.org/dharma/legacy1.php

龍樹,梵文:Nāgārjuna,又譯作龍勝、龍猛,音譯那伽阿順那,生於佛滅度七、八百年左右(西元二世紀),是南印度摩揭陀國的龍族,信奉婆羅門教,誕生於名阿順那的樹下,因龍王請他去龍宮時悟道,所以稱為「龍樹」。

鳩摩羅什譯《龍樹菩薩傳》述:龍樹出生於南印度,精通婆羅門教義,二十歲時即以過人才華而馳名天下,舉凡天文、地理、星相、占卜與其他諸法道術無不通曉。曾與友人以隱身術入王宮騷擾,後來友人慘遭亂刀斃命,龍樹僥倖逃過,覺悟到貪欲是痛苦禍患之根源,當下發誓:「若能逃出此次危難,便去投靠沙門,受出家之法。」遂至一切有部出家受戒,九十日就通曉有部的學說。後因大龍菩薩接引而至龍宮學習大乘妙法,取回華嚴經,從此大弘大乘佛法,摧伏諸多外道。

龍樹菩薩是印度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,是佛教史上深具影響的人物,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。龍樹大士的思想,在西元四世紀左右,播滿整個印度,其著作經鳩摩羅什的宏揚,傳入我國,影響中國佛教三論、天台等各宗派,被譽為中國「八宗共祖」。
他吸收綜合了初期大乘佛教經典的相關理論,對佛教「性空」的觀念給以完整的論述,一生竭盡精力以弘揚般若性空學為職責,「緣起性空」思想奠定大乘佛教堅固的基礎。他建立大乘體系,使大乘般若性空學說傳播到全印度。

中觀祖師,佛在大雲經中授記云:「有『龍』比丘能弘我正教法;後於淨光世界中,成佛名『智慧生處光明如來』。」

剃除鬚髮

取自:http://tw.group.knowledge.yahoo.com/jasons-mail/article/view?aid=10

佛說四十二章經,第三章割愛去貪中:「剃除鬚髮,而為沙門。」

剃髮,梵語muṇḍanā。又作薙髮、削髮、祝髮、落剃、落飾、落髮、淨髮、莊髮。
即出家皈依佛門時,剃除髮髭而成為僧尼。剃髮出家時,必著染衣(袈裟),稱為剃髮染衣,或稱剃染、剃度。剃鬚髮染衣者為佛弟子出家之相,為去憍慢,且別於外道之出家而為之。

按印度古來以剃除頭髮為最大恥辱,對犯重罪之人科以此刑罰。此外,當時之出家外道亦皆編髮。然佛陀自剃除髮,著壞色衣,又諸弟子同行此法,乃為離憍慢心、斷誘惑,以便靜心修道,由此知佛陀教團組織之精神有別於異教。

因果經卷二,謂釋尊剃髮時,即發願:「今落鬚髮,願與一切,斷除煩惱及習障。
大智度論卷四十九:「我剃頭著染衣,持缽乞食,此是破憍慢法
毘尼母論三曰:「剃髮法,但除頭上毛及鬚,餘處毛一切不聽卻也。所以剃髮者,為除憍慢自恃心故。」
華嚴經淨行品:「剃除鬚髮,當願眾生,永離煩惱,究竟寂滅

午齋唱誦

三德六味,
供佛及僧,
法界有情,
普同供養。
若飯食時,

當願眾生,
禪悅為食,
法喜充滿。

早齋唱誦

粥有十利,
饒益行人,
果報無邊,
究竟常樂。

世人多重金

世人多重金,
我愛剎那靜;
金多亂人心,
靜見真如性。

         ---唐.龐蘊居士

紅塵名利色三關

紅塵名利色三關,
賺得凡夫晝夜忙;
累到頭來無別事,
滿腔苦痛訴閻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