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

火災成長溫度及時間分析

引用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XkYYlyuArY&feature=related

冤冤相報何時了

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22m6RAiRGAJEmUcpWRYhVrAJb1dQ.Ql_rw--/article?mid=352

過去有個男子娶了兩位太太:大太太膝下無子,小太太則生了一 位容貌端正、模樣可愛的男嬰。由於丈夫非常喜歡這個小兒子 ,大太太因此心生嫉妒;但是,對外卻宣稱自己疼愛這小男嬰勝於親 生骨肉。因此,家人也都認為大太太將他視如己出,根本沒有起任何 疑心。

然而,大太太始終意圖要害死小男嬰。就在小男嬰大約一歲時 ,大太太找到下毒手的機會;用針刺入小男嬰的腦門 ,而且深入顱內的皮肉。小男嬰因此生病,啼哭不止,也不再吃奶 ,一家大小都不知道原因。過了七天,小男嬰便命終了 。大太太啼哭不已,小太太更是傷心欲絕,肝腸寸斷。

過了一段時日,小太太在各種查證下,逐漸懷疑大太太是真正的兇手 。由於喪子之痛,加上有仇未報之感慨,尋即命終。心懷怨結而死的 小太太,命終後,為報殺子之仇,投生當大太太的女兒 ,長得容貌端正,大太太自然對她疼愛有加。然而,女嬰才一歲就命 終,令大太太每天端坐不食,悲慟號哭更勝於過去的小太太。

往生後的小太太,連續七次投生為大太太的小孩,或二、三年,或四 、五年,或六、七年便往生。最後一次投胎時,她長得比過去更端莊 ;但是,在十四歲正當要嫁出門的夜晚,又不幸命終 。大太太憂傷悲惱,終日啼哭;將女兒停屍在棺中,也不肯蓋棺 ,終日看著棺材中的屍體,不說話也不進食。奇妙的是 ,已死去的女兒,居然容顏氣色比生前更加煥發,使得大太太更是戀 戀不捨。

過了二十幾天,有一位阿羅漢聖者,因為與大太太宿昔的法緣 ,知道了這件事,要藉此因緣度化此二人。於是聖者前往這戶人家托 缽乞食,大太太命令婢女盛一缽飯供養,聖者不肯接受,並告訴婢女 ,希望見到她的主人。大太太自認為憂悲苦惱的模樣,無法出門見人 ;因此,命令婢女供養後再請他離開。然而,婢女數次請求 ,聖者仍不願離開,堅持要見主人。大太太知道對方不肯離去 ,心中雖然感到愁憂無奈,也只好請聖者進門來。

阿羅漢聖者看見大太太蓬頭垢面、憔悴不堪,並試圖用手遮掩 ,於是問大太太:「為何如此?」大太太告訴聖者: 「我前後生了七個女兒,都非常黠慧可愛,卻一個個死去 。最後這個女兒,在要出嫁時也死了!實在令我愁憂悲惱,痛不欲生 。」

阿羅漢聖者問道:「家中過去有一位小太太是為何而死的? 」痛哭不止的大太太聽了非常震驚,心想:「他為何會知道這件事的 來龍去脈?」聖者說:「等梳理完,就告訴你。」大太太迅速地梳理 完畢之後,聖者又問:「小太太是為何而死?」這時,她緘默不語 ,心中感到慚愧萬分。「妳殺了小太太的兒子,讓她愁憂悲惱至死 。因此,她前後七次投胎成你的小孩,成為妳的冤家 ,意圖也讓妳悲慟憂傷而死。妳可以去探視棺材中死去的女兒 ,看看是否完好如初?」大太太一看,屍身居然已經壞爛臭穢 ,令人難以靠近。聖者問大太太:「如此不淨之身,妳何以貪念不捨 ?」大太太感到慚愧至極,便立刻將她埋葬,並請求聖者為自己受戒 。

次日,依聖者指示,大太太前往寺中受戒。然而,小太太卻化作毒蛇 ,擋在大太太的路途中,想咬死她。由於毒蛇擋路,大太太無法前行 。此時天色已漸晚,她不禁心生怖畏:「我想要到寺中受戒 ,這條蛇為何一直擋住我的去路?」聖者知道這件事後 ,即前往大太太的所在處。大太太一見到聖者,便歡喜地恭敬頂禮 。聖者告訴蛇:「妳為報殺子之仇,前後投生作大太太的女兒已經七 次,彼此互結冤仇,來生勢必又將互相仇害,如此毒害輪轉無有窮盡 ……,儘管如此,這些罪過,尚可度脫;但是,如果妳現在障礙她受 戒,障人受戒惡報甚大,將生生世世墮入地獄,無有出期! 」毒蛇聽聞聖者的開示後,知道宿世的因緣果報,心中的煩怨委屈剎 時冰銷,低頭思惟不已。

聖者觀察得度因緣已經成熟,隨即為兩人祝願:「妳們兩人由於宿世 的業緣,互相惱害報仇。現在彼此應當解冤釋結,不要再惡意相向 ;過去所造的種種罪過,從此悉數滅除。」最後,一人一蛇互相懺悔 前愆,蛇因聞法功德,旋即命終捨去蛇的報身而投生人道 。大太太聽聞聖者的開示之後,心開意解,立刻追隨聖者受了戒 ,此後精進修行,證得須陀洹果。


原典出處:《眾經撰雜譬喻.卷下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古德云:「冤冤相報何時了?」大太太、小太太不明因果,仇恨未消 ,因而彼此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承受無量苦果。幸好有阿羅漢聖者為 二人開示化導,教令懺悔宿業,方能前嫌盡釋,轉惡緣成善緣、法緣 。

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親眷,皆有佛性,皆當成佛。所謂 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。」我們應當學習菩薩慈心廣大,不念舊惡 ,不憎惡人。以冤親平等的心量,化解惡緣,廣結善緣!

華氏白象

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a7EtXjeLGQdSY7AEiAwh8RoK91pjaA--/article?mid=145

從前在印度有一華氏王國,其國王飼養了一匹白壯、英勇無比的大象!在戰場上,司法逞處罪犯上,建立不少豐功偉業。有一天白象的住所被火燒毀,國王派人舉遷至他處。剛好新居附近有一座佛寺,裡面有很多和尚早晚念經。經文中有一句話:「行善者出生天堂,造惡者出生深淵。」白象每天早晚在樹林間,都聽到這句話。慢慢的也被感化,心情也愈柔軟,甚至於也起了慈悲心。


一天,國中抓到一些犯重大刑案的罪人,國王命令白象照往常一樣,將罪犯踏死。不料,大白象只是用鼻尖去拂弄幾下,就自行離去了,連試幾次皆如此。這下讓國王不禁大為震怒!斥問大臣原由。眾皆不知如何是好,後有一大臣據實稟告:「眾皆知此大白象靈性如人!想必因遷居至新居所,每天聽經聞法之故。心生仁慈不殺之悲心,若真如此,不如再將其遷至屠宰場旁,應會再起惡心。」國王深覺有理,又將白象帶往屠場旁,令其每天薰習屠殺之氣。果然,大象也變得慘忍無道。


畜牲都皆能知去惡向善,何況人類?!大家知道「養壺」吧!每天都浸泡在茶香中的茶壺,久了之後,茶壺自然而然會有茶的餘香。人心就像海綿一樣!若放在墨水中,吸取到的、釋放出的,當然是黑嚕嚕的墨汁。尋求良師,聽聞正法,實在是有必要啊!

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

重罪輕受---廣化法師現身說法

引用:http://www.amtfweb.org/costeffect/kuanghuafashi.htm

廣化法師現身說法

殺生食肉,實是惡業,必當受報無疑也。只是受報要依據殺心的猛弱和殺法的殘忍,而各有遲速高下,不能一概而論。其次,殺生食肉後的懺悔修善,亦可以轉後報作現報,將重報折輕報。我為了欲令諸位確實了解殺生食肉惡報之事,不妨現身說法,將我食肉受報的經歷,略向諸位宣說。

我在十八歲的那年,為了抗日救國,走出學校大門,毅然參加抗戰行列,幸蒙祖宗福德蔭庇,只當了半年上士文書,就升官了,從此在錢糧裏面打滾。到我退休出家之前,我在政軍兩界幹的大部份都是錢糧業務之類。俗諺說:「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」,我雖一文不茍取,然而近水樓台,究竟用起錢來便利多了。我有錢就飲酒食肉,造了不少殺業,清夜捫心,頗為不安,因此對金錢發生厭膩,後來出家,不願數鈔票,不願存錢,實由於此。
  
提起我飲酒吃肉的本領來,雖然不大,可亦不小。論酒量,一兩瓶高梁酒喝下去,臉不紅神不亂。吃魚吃肉,更是驚人,定坐下來,細嚼緩嚥的吃上兩小時,吃一二斤肥肉,不叫聲膩,我最喜歡吃雞吃鴨,每餐都吃,怎樣吃也吃不厭。一年吃下來,我究竟吃了多少雞鴨眾生,沒有統計過。但是有一次,我們駐在浙江定海的溪口,初到之時,這村莊附近各地都可看到雞鴨成群,我每天都叫房東的大小姐為我們去買雞鴨,交給勤務兵殺來吃,多則三五個,少則一兩個,三個月駐下來,這村莊周圍五里路以內的雞鴨都給我們吃光了。有一天下午,起大北風,我又叫房東小姐為我們買雞,她說:「你還要吃!這裏五里內的雞子鴨子,都給你吃光了,你還要吃!」我說她是因為天氣冷,怕出門,不肯去買,故用這話來搪塞我。於是我自己帶了一個勤務兵,在駐地周圍四五里路,打了個轉,果然沒看到一個雞鴨,我才知道,我竟吃了這麼多的雞鴨,不禁心裏一驚,------我造的殺業太大了。民國四十二年,我信佛了,在看過佛經,明白因果之後,我急於勤求素食,冀贖前愆。據我所知,在軍中公開信佛,公開素食的,我是第一人。可是內心卻大有「後悔莫及」之感。為求一心懺悔及弘法利生,將功贖罪,乃決意出家。亦許因此一念之善,我今生造的殺業,幸得將重報折輕報,將後報作現報了。
  
民國六十三年端午節的前兩天,我在南投蓮光蘭若的「無量壽」關中,上午八點鐘,開始拜淨土懺。(這時我閉關已將近二年多了,拜淨土懺亦已拜了九個多月)第一拜拜下去,就覺得輕身起來,向著西方前行,走了不到幾步,聽到身後有很多雞鴨的叫聲,回頭看去,只見成千上萬的雞鴨分作三行,追隨著我,我沿著牠們的行列往後看,約二里多路長,才看到牠們的集合場,是在南投(古)車站的大廣場上,那裏還有牛、狗、豬等一大群在排隊靜候上路呢!再反觀自己,我胸前抱著個鴨子,在叫喚那些眾生,一呼一應。我看到這個情形,心想牠們來找我算帳了,不禁一驚,如夢初醒。我繼續將淨土懺拜完之後,生怕我會生大病,即敲鐘聲,喚來護關的劉文斌居士,把剛才的情形告訴他,請他好好照料我,在最近期間,不要遠離。怎知道,就在當晚於禪房裡,平地一跤,跌斷左腿,雖經延請中西名醫治療,花費信眾鉅額醫藥費,自己受盡無法言喻的痛苦,一切治療終歸無效,致成「跛腳法師」。這就是我殺生食肉的業報。我今向諸位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,雖然,我悔之已遲,但望大家以我作為殷鑑,各自警惕,早日戒殺茹素,免蹈覆轍。

最後我在勸告諸位發心戒殺吃素之外,再勸諸位還須「修學淨土法門,念佛求生西方」,才可究竟離苦得樂。「持齋」和「念佛」,合之則兩美;分之則兩損。這話怎講?若持齋不念佛,來生以夙世持齋故,必定大富大貴,古人說:「一日持齋,天下殺生無我分。」何況終身長齋,其福報豈可計量耶?有了福報,固屬好事,但是大富大貴人,十分之九不願修道,所謂「富貴學道難」。富貴中人,不知學道,他的生活必定趨向食、色、玩樂的享受,食則一席千金,色則倚翠偎紅,玩樂則歌舞嬉戲。凡是過著這種生活的人士,不難想像到他的將來,必定墮三惡道,這第三世他就受苦了。又若念佛之人不持齋,臨終多被業力所障,不得往生,流入八部鬼神中去。這即是持齋和念佛,分之則兩損。如果能持齋又能念佛,即得現前身心康樂,當來往生西方,見佛聞法證三不退,終至圓滿無上菩提。其功德利益,廣大如法界,究竟若虛空,無量無邊,不可思議也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節錄自 見賢思齊(一名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)廣化法師講述

教殺的現世報應

  
就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,我的腿是怎麼摔斷的?就是我過去殺的畜生太多了,雖然有的我並沒有親手殺牠們,但卻是因我而殺的,所以果報就現在我的身上。民國六十三年端午節的前幾天,我在關房中拜淨土懺,準備要求生西方。如果工夫好一點的,淨土懺修好了就到西方去了,那些眾生的命債要找誰算呢?當然這些債總是要還,所以當我在修淨土懺時牠們就來阻止我,不准我先往生西方。我記得很清楚,那天早上八點鐘,第一支香拜下去,就覺得我自己好像朝著西方淨土的方向走,走著,走著後面很多的雞、鴨跟著我走。我心裡想,這些雞鴨從那裡來的呢?我從關房望出去,關房外面的小院子一直通到馬路,從馬路一直到南投街上,接著到一個大操場,都遍滿了密密麻麻的雞、鴨,其中還有豬、牛、狗。

  
說到這裡,我要告訴妳們,我吃了很多豬肉,照理,應該有很多豬,為什麼這裡只有兩條豬?我想起來了,因為這兩條豬是為了我個人的喜事而殺的,其他的就沒有算在這裡面。至於一頭牛,是民國三十三年把養著的牛殺了過年。還有一隻大狗,二隻小狗,大狗是在抗日戰爭時代,軍隊正在撤退,我那時候是軍需,司令部派了幾個士兵來保護我撤退。有一天船靠在河岸邊,我們就在岸邊走走,看到河的對岸有一條狗,我心裏就動念了,自言自語的說:「好哇!有狗,現在天氣正冷,吃狗肉很補。」排長聽到我這麼唸著,拿了槍就將那隻狗射倒在地,我們把船開了過去,就在船上吃了。另外兩隻小狗,是民國三十八年,我當稅務主任的時候,叫工友殺了招待客人的,所以這兩條狗也跟在後面。事實上,我也不只吃這三條狗而已,在狗肉店買來吃的可多了;而兩隻小狗是工友殺的,但是由於都是我叫他們殺的—— 教人殺,這個罪還是算在我頭上。

  
所以不要以為殺畜生沒有關係,到將來修行用功,用到得力的時候,牠們就會來阻止妳前進。妳們聽了我這一段現身說法切身之談,就要警惕不要去殺害畜生。有的人為什麼今天這個病,明天那個病,想修行也沒辦法修行呢?要怨誰?怨你自己殺害的眾生太多了。也許妳們沒有遇到這個境界,妳看不到,但是在冥冥中,牠就來障礙妳修道。所以,修行人如果經常生病,趁年輕就要趕快懺悔業障。若是老修行了,愈修行愈生病痛,那就表示他就快往生西方,或者就要出離三界了,為什麼?因為無始劫來的業障都來算帳了,那現在這樣的病苦算是重報輕受,應該要安心受報,這是可喜可賀的事。

  
當初我如果沒有殺那些狗、豬、牛,現在可能不會是這個樣子,至少比現在好一點,牠們不會來障礙我修行。所以我在這裡特別把我個人切身的經驗告訴妳們,提醒諸位不要殺害畜生,乃至一隻小螞蟻,都不要無緣無故去殺害牠,殺了牠,牠將來會來障礙妳的。


錄自《戒學淺談》頁三七三~三七五

「掉悔」與「懺悔」

取自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509022007009 奇摩知識

【五蓋】
五蓋者,即五種的煩惱。蓋有 "蓋覆" 之義,也是煩惱的別名,因煩惱能蓋覆人們的心性,使不能生善法。
《法界次第》上之上曰:「通名蓋者,蓋以覆蓋為義。能覆蓋行者清淨心善,不得開發,故名為蓋。」

五蓋有五法,分別是:一、貪欲,二、瞋恚,三、睡眠,四、掉悔,五、疑。

一、貪欲蓋:執著五欲之境以蓋心性者。
  貪欲者,引取無厭曰貪,希須樂慕為欲。謂諸眾生,貪愛世間男、女、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、及財、寶等物,無有厭足。以此貪欲,蓋覆心識。禪定善法,不能發生。沉滯三界,不得出離,故名蓋也。

二、瞋恚蓋:於違情之境懷忿怒以蓋心性者。
  瞋恚者,即忿怒之心也。謂諸眾生,或於違情境上,或追憶他人惱我及惱我親,而生忿怒。以此瞋恚,蓋覆心法。禪定善法,不能發生。沉滯三界,不得出離,故名蓋也。

三、睡眠蓋:心昏身重,而不為其用以蓋心性者。
  睡眠者,意識惛熟曰睡,五情闇冥曰眠。謂諸眾生,以此睡眠蓋覆心識。禪定善法,不能發生。沉滯三界,無有出期,故名蓋也。

四、掉悔蓋:心之躁動,謂之掉,於所作之事而心憂惱,謂之悔,以蓋心性者。
  邪心動念曰掉,退思憂悴為悔。謂諸眾生,若縱無明,謬取則戲論,掉動心生,既所為乖失,退思則有憂悔。以此掉悔,蓋覆心識。禪定善法,不能發生。沉滯三界,無有出期,故名蓋也。

五、疑蓋:於法猶豫而無決斷,以蓋心性者。
  疑者猶預不決之義,即疑惑也。謂諸眾生,無明暗鈍,不別真偽,猶豫之心,常無決斷。以此疑惑,蓋覆心識。禪定善法,不能發生。沉滯三界,無有出期,故名蓋也。

佛說為蓋,蓋即蓋覆之義。謂諸眾生,此由貪等五惑,蓋覆心識。而於正道,不能明了,沉滯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),不能出離也。
眾生的煩惱有八萬四千種,說之不盡,各有其名。
細分來說,可分為 108種煩惱,各自名相經典都有記載。
依唯識學的分法,則分為根本煩惱 6種,及隨煩惱 20種,共 26種。

心,分為心與心所。
心,又稱心王,有八個(八識),各各都能獨立自由自在的去緣境界。故曰心王有八個。
王的臣屬,稱為心所,就是心所有的意思。
心所共有 51個。

心所約分為六:
(一)偏行......有五
(二)別境......有五
(三)善..........有十一
(四)根本煩惱...有六
(五)隨煩惱........有二十
(六)不定............有四
總共五十一個。

慚愧,屬於第(三)的善心所其中的兩項。

,就是慚恥。就是覺的我怎麼可以做恥不若人的事,是怕對不起自己。

,就是抱愧。就是覺得我做了不好的事,可能傷害到了別人,或覺得做這事會被人辱罵,或受到法律制裁,是怕對不起別人。

掉舉,是屬於第(五)項的隨煩惱心所裡的其中一個。

,是指掉舉,就是掉動。心不寂靜,心攀外緣,浮燥不定的意思。

,是屬於第(六)項的不定心所中的一個。
,是懊悔、追悔之意。可細分為四種:
(1)事是善,悔也是善。如一件善事,懊悔沒有早點去做,這叫[事善悔善]。
(2)事是惡,悔也是惡。如偷盜等惡事,小偷原以為很難偷到手的地方,去偷後發現這麼容易就偷到手了,想說怎麼沒有早點去那兒偷呢,這叫[事惡悔惡]。
(3)事雖善,因懊悔而變惡。例如原本很發心的出錢出力幫助救濟他人,但事後反悔,覺得花了冤枉錢了,這叫[事善悔惡]。
(4)事雖惡,後來改悔而變善了。如原本做了對不起人的事,後來覺得不應該這麼做,而起懊悔心,這叫[事惡悔善]。

這[事惡悔善]跟慚愧有點像,但有些人覺得慚愧,但不一定對他所作的事感到後悔。例如他搶了一個人的錢,內心覺得有點慚愧,但他認為他也需要錢,所以他慚愧但不後悔。

因為這個悔,有時是善,有時是惡,所以歸類為不定心所。

所以,懺悔是指善心所裡的[慚愧],和不定心所裡[事善悔善]與[事惡悔善]這兩項。在發心上都是善的。

掉悔則不一定是善的,也有可能是[事惡悔惡]跟[事善悔惡]的不善。
過度的對某件事耿耿於懷,也有可能變成慚愧+掉悔的[事惡悔善]的善煩惱。

人心是很複雜的,當他哭的死去活來的說懺悔時,他的內心不一定是真懺悔,他可能只是害怕果報,貪生怕死的心態,那也只是一種貪瞋懼情。是為了自己的果報來懺悔,並不是真的感到慚愧而來懺悔。甚至內心沒有什麼後悔之心,只是單純的害怕果報而已。

佛教很重視任何一個心念的動機。就好像很多來這發問或解答的人,他們的心都是很不單純的,都在盤算著自身的名與利的。

不過以佛法來說,就算僅是因為害怕果報,對果報升起恐懼,而來求懺悔,這樣還是有懺悔力的。
而且害怕果報,幾乎是最容易讓人生起懺悔的助緣了。因此而入佛門,甚至後來得到成就的人是極多的。

但若要說正善正確的懺悔心態心念,那必須具足四種對治力來懺悔,這樣才會產生有效的懺悔力量,才能真懺除此項業力。
這四種對治力是:所依對治力、厭患對治力、返迴對治力、現行對治力。

【所依】
指的是有所依止,在[外所依]上,就是要以最殊勝的三寶為所依,在三寶前來發露懺悔。
戒律問題有些是要求在僧團內,於布薩日中發露懺悔。
以世間人來說,會覺得是要在受害者面前得到原諒吧。

在[內所依]上,就是要以願一切眾生皆離苦的所謂[願菩提心]來作攝持,以[利他心]來當作自心的依止,願受著同樣痛苦的眾生皆得離苦,甚至能想要代受其苦,這樣就會是最正確的所依心了。

【厭患】
厭患對治力是懷著真正懺悔的心,對自己無始以來到現在所做的一切惡業,從內心產生很強的懺除悔過之心。包括我們被業障矇蔽無法知道所造的一切惡業,已知、未知的,今生、過去的一切惡業。

【返迴】
返迴對治力是保證將來不會再造惡業的誓願心。若能堅固的發起[縱使遇到斷送生命的逆緣,也誓不再造惡業],若能發起這樣堅固的心,那可說沒有懺除不了的業力了。

【現行】
現行對治力是指懺悔的行為方式,密乘來說就是唸誦百字明咒、金剛薩埵心咒等,或者禮三十五佛懺、八十八佛懺、金光明懺、藥師懺、梁皇懺...等等諸多懺罪法門。

而這些懺罪法門,都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持誦數目。剛開始的心態著重在懺悔,但最後都要達到內心的真實無造作的寧靜,要以現證空性的心來懺除業力。

空性的心不是指什麼都沒有,感到很空虛的那種心。而是指遍滿慈悲利他心對於自身的執著已減低許多,煩惱瞋怨等心自然不會升起,就算當下果報現前也能不恐懼的坦然面對,以如此無所得的大悲空心,常會產生神奇的效果,將原本的業力給轉化掉。(真心無偽的達到此心境,是一定能轉業力的,但是能達到純粹如此真心的很少,大多會參雜自私,所以懺悔之力會減弱,無法完全轉化)

趙州禪師

引用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B6%99%E5%B7%9E%E5%BE%9E%E8%AB%97維基百科

趙州從諗禪師(778年897年),俗姓郝,唐代禪師,南泉普願門下,為洪州宗傳人。

從諗幼年出家,十八歲時參南泉普願禪師,在其門下二十多年,以「平常心是道」開悟心地。

後參訪諸方,行腳不停。八十歲時受請,住趙州城東觀音院,教授後進,名震一時,時人尊稱

他為「趙州古佛」。

從諗承襲馬祖道一傳下的洪州宗風,重視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,因為常以「喫茶去」來接引學

人,有「趙州茶」的稱號,這也啟發了後世的日本茶道。從諗禪師又擅長以機鋒接引學人,留

下許多著名公案,常以日常事物作教學手段,對於臨濟宗有很大的影響,後世大慧宗杲常以著

名的趙州公案來教導後進。

【注解】
南泉普願禪師(西元748年834年),俗姓王,鄭州新鄭人,馬祖道一大師法嗣,發揚洪州禪風,為唐代著名禪宗大師。十歲時,出家為沙彌。三十歲,於嵩山會善寺暠律師處受具足戒,開始精研法相宗律宗毘尼典籍,深入《華嚴經》、《楞伽經》及三論,並開始四處參學。後至馬祖道一門下參學開悟,得遊戲三昧,成為道一門下最重要的弟子之一,有「獨超物外」之讚。

洪州宗,又稱洪州禪,與石頭宗並列為唐代禪宗兩大派系之一,由六祖惠能門下分出。始於南嶽懷讓禪師,但它的實際建立者,為洪州道一法師。下開臨濟溈仰二宗。
洪州宗重視機鋒,以作風犀利聞名,常以棒喝來接引學人。

大慧宗杲(西元1089年-1163年),俗姓,字曇晦,號妙喜,又號雲門,諡號普覺禪師。十七歲時依東山慧雲寺慧齊法師出家宋朝安徽興國人,南宋著名禪宗大師,為臨濟楊岐派第五代傳人,提倡看話禪。他也是南宋初年對金主戰派的代表人物。
大慧宗杲提倡所謂的話頭禪〈又稱看話禪〉,要人參趙州禪師的無字話頭。他鼓勵學者起疑情,以疑情參究公案,而得到開悟。宗杲認為,修行必須在生活之中,反對遠離塵世,獨自修行。因此,他大力排斥當時流行的默照禪,認為它會造成學者終日只知靜坐,是在「斷佛慧命」、「墮在黑山下鬼窟裡」,是邪禪。但是他與默照禪的主要倡導者宏智正覺禪師卻是好友。禪宗楊岐派在他手上被推到最高峰,他的禪法,對後世禪宗有深遠的影響。南宋理學也深受他的影響。

趙州茶

取自:http://www.ctworld.org.tw/chan_koans/2010/070.htm  中台世界禪門公案

【趙州茶】典故

  

趙州禪師問新到:「曾到此間麼?」
曰:「曾到。」
師曰:「喫茶去。」
又問僧,僧曰:「不曾到。」
師曰:「喫茶去。」
後院主問曰:「為甚麼曾到也云喫茶去,不曾到也云喫茶去?」
師召院主,主應喏。
師曰:「喫茶去。」


老和尚開示:

趙州從諗是唐朝末年的一位高僧。趙州是指趙州縣,在河北省的北方。趙州縣的北部有一座觀音院,從諗禪師住錫於觀音院,大弘禪法,普度群機,所以世人又稱他為「趙州禪師」。

有一次,有位學人去參訪趙州禪師,趙州就問對方:「上座以前來過嗎?」學人答道:「以前沒來過,今天第一次來。」趙州便說:「喝茶去、喝茶去。」不久又來了一位學人,趙州同樣問道:「上座以前來過嗎?」學人答道:「以前來過多次,今天又來。」趙州仍然說:「喝茶去吧!」站在一旁的院主,院主相當於現在寺院中的監院或是當家,院主覺得奇怪,就問趙州:「第一位學人不曾來過,禮貌上當然應該請他喝茶;但是第二位學人已經來過多次了,為什麼還請他喝茶呢?」趙州於是對院主說:「院主!你也喝茶去吧!」院主當下就開悟了。這就是「趙州茶」的公案。

趙州禪師接眾的方式很特殊,不是長篇大論的講很多道理,而是以喝茶的方式讓人契悟當下這一念心。悟到這一念心的人,喝的就是趙州茶;尚未悟到這念心的人,喝的就是普通茶。喝了趙州茶,這一杯茶始終是喝不完的,因為悟到了這念心,就能體會心量的無窮無盡、無始無終。趙州茶喝不完沒關係,可以帶回去布施給大眾,如同靈山會上,釋迦牟尼佛傳心燈,心燈無盡,燈燈相傳,光光相照,光明是永恆的。禪七中的趙州茶會,目的就是要大眾都能契悟當下的這念心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瞭解禪宗的人,都知道「趙州茶」。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佛教禪宗典故。當年,一些僧人,為了真理的求知,不遠萬里來到趙州,參訪趙州和尚,請教佛法大意,禪宗嫡旨。趙州問:「你來過嗎?」一人答道「來過」。趙州說他:「喫茶去。」有人答道「沒來過」。趙州說他:「喫茶去。」這時,同在一寺,生活在趙州和尚身邊的一位僧人感到奇怪,問趙州:「怎麼來過的與沒有來過的你都讓他喫茶去呢?」趙州對他說:「你也喫茶去。」
  
這就是著名的「趙州茶」。
茶意即禪意,捨禪意即無茶意」,「不知禪味,亦即不知茶味」。趙州禪師的「喫茶去」的用意就在於讓學佛坐禪者消除妄念,體現禪者的平常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