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

五觀堂

取自http://yuanlinfagu.idv.tw/fagu05.html 法鼓山/五觀堂
 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ctworld.org.tw/chungtai/department/a02.htm 中台山/五觀堂
 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sutrapearls.org/duilian/du25.htm 佛典妙供/食存五觀

「五觀堂」,即齋堂。僧尼吃飯都要過堂,早晨、中午到「五觀堂或「齋堂」用。
「五觀堂」三個字,提醒行者處處皆是修心進道之勝緣。祖師曾云:「終日吃飯,未曾咬著一粒米。」透露出行者用齋時,當收攝自心,不分別、不住著食物的色、香、味,食存五觀。食一頓飯,亦要能與佛法結合。因此佛門中,過堂有一偈語:「五觀若明金易化,三心未了水難消。」或云「一念真誠千金易化,三心未了滴水難消。」

何謂「五觀」?即在佛門中,學道者飯食時,應作五種觀想:
1. 「計功多少,量彼來處。」
         食物得來不易,需要許多人和其他條件共同成就,面對供養,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
         德,並思量粒米維艱,一日三時粥飯,所食的美味素齋,皆是來處不易,應有一份惜福
         感恩之心,故受食時,應作此觀。

2. 「忖己德行,全缺應供。」
         接受食物供養時,檢討自己的德行有無虧缺,有否具足戒定慧三學,是否受得起如此供
         養?藉此警醒自己精進修行,保持一份慚愧之心。

3. 「防心離過,貪等為宗。」
         即時時提防自己,不可貪戀食物的美味,謹防心念,遠離過失,保持一份離欲之心。對
         所受的食物,美味的不起貪念,中味的不起癡心,下等的不起瞋心,時時起覺照,觀想
         一切飲食皆為眾緣合和,莫恣意貪圖美味。

4. 「正事良藥,為療形枯。」
         對飯食只作為療飢的藥物,非為滿足口腹之欲。應有一份警覺之心,將所受的食物,當
         作療養身心飢渴的良藥。

5. 「為成道業,應受此食。」
         接受食物是為了成就道業,令色身可以繼續修行,以保一份精進之心。當思為修道業
         受此食,不食易飢餓,體衰多病,難成道業;若貪多,亦容易產生各種疾病,故必須
         量飲食,才能資身修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