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

十二頭陀行

參考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7100503516 奇摩知識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://www.yfanlinus.org/mwiki/index.php/%E5%8D%81%E4%BA%8C%E9%A0%AD%E9%99%80%E8%A1%8C

「頭陀」,梵語 Dhuta 的音譯,意指修治、抖擻、棄除,亦即滌除煩惱與塵垢。捨卻不需要的衣、食、住來修練身心,是苦行的一種,通稱為「頭陀行」。佛陀的十大弟子中,首席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,就是頭陀第一。

古印度的宗教裡,出家者(非專指佛教)多禁止有所有欲。認為出家修道,只需生活上最低的需求就足夠。為了修行功德,居所、飲食,都不需要掛念,以托缽乞食,堪受人天來供養。
「頭陀行」,即針對日常生活,立下十二種修行的條件,稱為「十二頭陀行」。依這些條件修苦行者,稱為「頭陀行者」。而這些規定只是制定苦行的一種手段,並非目的,最終仍為修行功德以達成正果。

十二頭陀行:
(一)在阿蘭若處--指茅棚關房。即獨處遠離,身心遠離愧鬧,捨身命財,能成就法身慧命,無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量功德,得無上道。
(二)常行乞食--以乞食為生,受十方居士供養,帶缽化緣。乞食的目的,在對於食物不起憎惡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愛著之心,亦不增減好惡之念,為常行乞食的精神。
(三)次第乞食--乞食不分貧富之家,沿戶托缽,沒有撿擇,令大眾均能廣修供養。過去佛陀在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世時,僧侶只得沿門敲七戶家門以乞食。
(四)受一食法--出家僧侶一日一食就足夠,以避免荒廢道業,使之能專心修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如:日中一食。
(五)節量食--控制食量,不過食,吃剛剛好即可,主要目的為「戒貪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:六分飽或七分飽。
(六)中後不飲漿--中,指中午。漿,指蜜漿、果汁等。
(七)著弊衲衣--指穿著廢棄不要的布料,所製成的衣物,即指穿百衲衣。因貪好新衣,多欲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則損道行。故穿著能驅寒保暖即可,宜珍惜,避免貪愛、執著。
(八)但三衣--出家人僅需三件衣服。期能少欲知足。
(九)塚間住--居住於墓地,見死屍臭爛狼藉或火鳥啄,能思維無常苦空,以厭離三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今則多起「觀行」、「觀察」。
(十)樹下坐--在樹下專心打坐,思佛法。唯僅坐三天,方須離開。
(十一)露地坐--擇空曠露天之地打坐,令心明利,以入空定。
(十二)但坐不臥--多打坐,少趴臥,因安臥則諸煩惱賊,常伺其便,故多把時間拿來精進。

佛陀制定此十二頭陀行的目的,為期望大眾能把心念放在道業上,能捨棄對住處、飲食、衣服三者的貪著,所以要在塚間、樹下、露地居住;每日只食一餐,過午即不食;著糞掃衣,但具三衣;並為了培養威儀,所以捨安臥,常行禪坐。其主要精神在戒貪欲、增長智慧、成就定心,達到戒、定、慧的功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