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

三毒

引用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B4%AA%E5%97%94%E7%97%B4


三毒,又稱三根,佛教術語,分別指貪、嗔、痴。


貪是貪愛五欲,嗔是嗔恚無忍,痴是愚痴無明,因貪、嗔、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,故稱「三毒」,它是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本。

1.,又稱貪毒,指世人引取各種事物、名分的慾望。它使人迷醉於一切順情的境,貪取無厭。

2.,又稱嗔毒,嗔恚,是指人有恚忿之心。以迷心對於一切違情之境起忿怒者,惱怒打罵傷害他人。三毒中此毒為最惡。

3.,又稱痴毒,是指人有迷闇之心。心性闇鈍,迷惘於事理。或對事理顛倒,因果迷亂。也稱無明。無明為十二緣起之首,為有情生死流轉的根本。無明,即對世間道理及佛法義理迷惑不解,由此引起種種煩惱,即「一切雜染所依為業」。無明就是沒有智慧,也即是愚痴。

此有兩種,痴毒獨起,稱為獨頭無明。與貪毒共起,稱為相應無明。貪毒等,必與痴毒相應而起也。三毒中,痴毒為最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四解脫經》云:「三毒感三途,嗔忿火途;慳貪刀途;愚痴血途。 」

智度論》(第十九):「一切三界無常,為三衰三毒火所燒。」


《智度論》(卷三十一):「有利益我者生貪慾,違逆我者而生嗔恚,此結使不從智生,從狂惑生,是故名為痴,三毒為一切煩惱根本。」

大般涅槃經》:「毒中之毒無過三毒。」

華嚴經》:「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。」「一念起嗔,殃墮無間。」

唯識論》(卷六):「於諸理事迷闇為性,能礙無痴,一切雜染所依為業。」「諸煩惱生,必由故。」


成唯識論》:「云何為痴,於諸理事,迷闇為性,能障無痴,一切雜染所依為,謂由無明起疑、邪見、貪等煩惱,隨煩惱業,能招後生雜染法故。


俱舍論》(卷四):「痴者,所謂愚痴。即是無明。」

《大乘義章》(五本):「此三毒通攝三界一切煩惱,一切煩惱能害眾生,其猶毒蛇,亦如毒龍,是故喻龍名為毒。」

《止觀》(卷五):「四大是身病,三毒是心病。」

《止觀》(卷六):「心起三毒,即名三毒。」

法句經》:「貪淫致老,瞋恚致病,愚痴致死,除三得道。」

增一阿含經》:「戒律成就,是世俗常數;三昧成就,亦世俗常數;神足飛行成就,亦世俗常數。惟智慧成就,為第一義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