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佛教裏面,是最早出家的五位,合稱「五比丘」。
緣起:
悉達多太子踰城出家,父親淨飯王大驚,派五位隨從去追回悉達多太子,然太子發心堅固,遂伴隨侍奉太子學道,與太子共修苦行。
唯太子在苦行林修了六年苦行,未能證得解脫。修苦行,在當時印度外道,非常盛行,如:用火熏身體、把身體吊起來,或是跳山崖等種種苦行。太子發覺光是靠吃苦,這樣做並非修學解脫的正道,故改變修持方法,放棄修苦行。先到尼連禪河去浴洗身體,並接受牧女的乳糜粥供養,吃飽以後,讓體力恢復過來。
唯太子在苦行林修了六年苦行,未能證得解脫。修苦行,在當時印度外道,非常盛行,如:用火熏身體、把身體吊起來,或是跳山崖等種種苦行。太子發覺光是靠吃苦,這樣做並非修學解脫的正道,故改變修持方法,放棄修苦行。先到尼連禪河去浴洗身體,並接受牧女的乳糜粥供養,吃飽以後,讓體力恢復過來。
憍陳如等五人以為太子退失道心,遂離開太子,赴鹿野苑苦行林繼續苦修。當釋尊成道後,因念此五人曾經照顧過他,和他們不但有親戚關係,也有一分道誼,應當先去度化他們證道果。
一、阿濕婆:又稱阿說示,或頞鞞,譯成馬勝,也稱馬勝比丘。
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出家,就是由馬勝引度的。有一天,馬勝比丘去托缽,在路上遇到舍利弗,舍利弗心想:「這個人可不簡單啊!舉止那麼莊重,風度那樣慈祥,一定不是普通的人。」打聽之下,原來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。舍利弗和目犍連後跟隨佛陀出家,和看到馬勝比丘的風度有很大的關係。
二、跋提:中譯為小賢。
三、拘利:又稱摩訶男,或摩男俱利,摩訶那摩之略稱,乃拘利太子之尊稱,中譯意為大
名。
以上三位是悉達多太子父系的親戚。
四、憍陳如:中譯是火器,或譯為初解,意思就是勝解。
他原本是印度拜火教外道。在五人當中,他是代表者,這是有原因的。
《金剛經》記載:
有位忍辱仙人,在深山修忍辱行。一日,歌利王帶著宮娥彩女到林間打獵遊玩。
宮女們趁歌利王小憩時,到處漫遊嬉戲,途中看見忍辱仙人在樹下禪坐,即向其敬問佛法。
歌利王醒後,看到宮女們竟圍繞在仙人身旁,不免妒火中燒,遂用劍斬去仙人的手足,連他的耳朵、鼻子也割掉。躺在血泊中的仙人,不但絲毫不怨恨歌利王,而且還覺得如飲甘露般的清涼,更發願將來成佛後,要以大智慧度化他。
忍辱仙人向歌利王說:「我絕對沒有恨你,我還可證明,如果我真沒有怨恨的心,我的身體可以立刻復元。」
果然,不可思議的事出現了,仙人因此願力因緣,被砍去的手足,隨即復原,完好如初。
歌利王見此殊勝異事,當下即刻向仙人至誠懺悔,懇求仙人為他說法,請其不忘本願,將來成佛時,一定先度脫自己,仙人亦慈悲應允他的請求。
當時的歌利王,即憍陳如尊者;忍辱仙人,即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。
由於先世的這段因緣,所以佛陀成道後,憍陳如尊者是最先得度者! 五比丘中,他雖是屬佛陀母系方面的人,但五個代表中,卻以他為首,就是這個原因。
五、 十力迦葉:中譯為起氣。
以上兩位,是悉達多太子母系的親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